珍视生命 不怕牺牲
王羲之在《兰亭序中》写到“死生亦大矣”。在社会和民族的通俗观念里,“生死”问题都是大家心底刻意回避的话题。孔子在回答子路时更是说道:“未知生,焉知死?”“避死延生”既是传统风俗,也是生物本能。从古到今,从神话到现实,人们都在为“趋生避死”而不断努力着,小说里,孙悟空为了改天换命闹地府、吞仙丹,不仅在生死簿上抹去了自己的名字,更是大笔一挥销掉了花果山猴子猴孙的阳寿期限;历史上,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,向神州大地征集方士为其炼制仙丹,派出徐福东渡扶桑寻求仙药,最终还是无奈铸下万千兵俑护其长眠;现实中,新冠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之时,为了与死神抗争、夺回更多的生命,在X的统一指挥领导下,全国集中顶尖医疗力量深入一线,军民协作、医患同心重拳出击,硬是打赢了这场防疫攻坚战。诚然,不管是在精神还是肉体上,死亡,都是人们一直在努力避免的。然而对于革命军人而言,“死亡”不仅是一种物理维度上的彻底结束,还是一种精神层次上的传承永恒。如若离开了对“生死”的教育和认知,在某种意义上便缺失了对生命与责任的思考。想要拥抱生命,就必须面对“死亡”,想要理解使命,就必须读懂“死亡”。
今天的授课由此发散,以此为题与大家进行交流。
一、“前仆后继,马革裹尸”,战争年代革命军人的生死选择
硝烟漫征程,血染军旗红。翻开我军的辉煌战史,“为着苏维埃情愿砍头流血”的方志敏,“为了新中国前进”的董存瑞,“为了胜利向我开炮”的于树昌,“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”的
(共7598个字)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